极乐寺昌义法师
穷山僻壤起梵宫,晨钟暮鼓悟色空。
净土须从尘虑始,佛随世走是真经。
波罗蜜多尘累减,六根不净故态萌。
乡愚须有大德度,法师慈悲照汗青。
昌义法师——当代苦行僧
石梯西望峙梵宫,九龙拥岭气势雄。
禅心化愚宏佛法,闭关面壁彰慈容。
泊来巨木起圣殿,聚起信众培善衷。
梵呗有声崇净土,极乐无语识僧功。
注:两首诗均载至黄武先生的博客,http://blog.sina.com.cn/jchw123
极乐寺位于山西省广灵县西南村镇西的九龙山下。
极乐寺住持昌义法师,俗籍安徽省灵璧县虞姬乡娄扬村,俗名杨玉香,1991年拜在淮阴慈云禅寺觉顺大和尚座下,取法名昌义。
1996年,法师发心到艰苦的北方苦修,同年6月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南村,看到这里贫穷落后,决心在此弘扬佛法,但因机缘未至,于同年10月29日起,在南村净土院两间土窑洞闭关三年,1999年10月29日功行圆关。
极乐寺的兴建,得到了广灵县政府和海内外信众的大力支持,尤其是寺周遭的村民自愿出义工,从2000年2月19日动工到现在,寺院已初具规模。有感于法师的大德,笔者曾写了一首古风放到了博客上,后被昌义法师的网站转载。2011年7月26日,笔者返乡省亲,再游极乐寺,又写了这首古风,题于个人诗词集《菊香集》扉页,赠予昌义法师,算是对法师造福家乡的一番心意。
注:
1、 石梯:石梯岭,又名大岭,居东,和极乐寺隔南村相望。
2、 九龙拥岭气势雄:“九龙山”原名“小庙坡”,因山腰有一座小小的龙王庙而得名“九龙山”是昌义法师的灵感,远远望去九条山脊犹如九条巨龙头上尾下拱卫着主峰。
3、 闭关面壁彰慈容:昌义法师闭关三年中的最后一年,打了三期般舟三昧,每期90天, 90天中不眠、不坐、不卧,以他的苦行赢得了广大信众的敬佩爱戴,被四方善士誉为“当代苦行僧”。
上世纪60 年代文革中的“破四旧”是对新中国宪法的一次肆无忌惮的践踏。愚昧来自贫穷、自私和无知。改革开放奔小康,稳定压倒一切。以佛法引导民心向善,化解民众的戾气,彰显了法师博大的佛家胸怀。
4、 泊来巨木起圣殿:极乐寺大雄宝殿有81根立柱,全部是直径一米的巨木,系从欧洲进口。
5、 梵呗有声崇净土:极乐寺为净土宗寺院。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在佛教各宗中最为简便——念“阿弥陀佛”,特别适合文化不高的信众修行。“梵呗”,佛教徒的念经声。此句言凭寺里信众的念经声就可知道这是一座净土宗寺院。
6、 极乐无语识僧功:“识”于一般人而言,即使读错了也没什么。对文学爱好者而言,就是一个文字陷阱。“识”在此处读为zhì,“标识”即“标志”。此句言极乐寺虽然不会说话,它也用不着说话!极乐寺是一座丰碑,它峙立在那里,永远是昌义法师大慈大悲佛家胸怀的标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