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佛!古人说:修道的人如牛毛,成道的人如牛角。那么念佛的人比较多,往生的人寥寥无几。念佛这一法,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,十方如来广长舌相赞叹此法,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众生到西方去作佛。为什么往生西方的人比较少?大家要懂得,不是念佛这个法门有什么毛病,也不是释迦如来及十方诸佛在打妄语,更不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虚伪的,关键在于我们修行的人没有踏踏实实去做功夫。
净土法门,这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,真正地依教奉行,那是万不漏一,就是一万个人修一个也漏不掉。净土法门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三等根机,上中下三种根机,哪一等的人念佛都可以去,关键我们要真正地去下功夫。为什么光看到念佛,没有看到得实益呢?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用功方面,不知不觉之间肯定是障碍重重,每一天被境风所转。
莲池大师说修行人不得实益,“只见境风浩浩,凋残功德之林。心火炎炎,烧尽菩提之种。”心火指的是什么呢?指的就是贪瞋痴,由内心里边出来的。境风,凡夫的境界刮的一种习风,就是财色名食睡,这些东西在凋残我们的功德,使我们修行心神不定。
为财可以去杀生,可以去偷盗,可以去伤天害理做一切事情。由于不觉悟,一念上面的差错,就做出来损人利己的事情。在因果上边,那不是损人利己,真正地是损害了自己的功德。就这一个财上面,能造出来很多的罪过。杀生、偷盗这是为财,这是身上面的两种恶业。
色,指的是男女之色。往往人们身败名裂,邪淫这是因为色,就是生一种心上面的邪念。名是名利,这个名利害人也相当厉害,因为人的贪心是没有止尽。贪财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地位,这是凡夫的一种贪欲之心,它是没有止尽。没有佛法来对照,它是没有止尽的,所以五欲是众生六道轮回的根本,也是三恶道的根本。这个五欲是地狱的五条根,相当地厉害,有了这些念头,它是坏修行人的功德之林。
在吃饭上面这是食,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,真正修行人,他只是吃饱了就行。吃饱了,你问今天中午吃的什么?“哎呀!忘了。”为什么忘呢?他顾着念阿弥陀佛,顾不得再品饭菜的味。那么不修行的人呢,吃过饭老是在品这个味,他这个佛早已忘掉了。今天中午这个菜做得不行,味道总是不行,他老是念这个,他不去念阿弥陀佛。这个害人匪浅,你别看这是一件小事情,实际它和杀、盗、邪淫并举同等,它惑乱修行人的道念,非常地厉害。如果把这些看作是小事情,那么你永远进不了步。
念佛,那你说生西方,往哪里生呢?正念失去了,正念很少。所以修行,要把主要的掌握住,怎么能是小事呢?它不是小事。我们修行人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,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家,在生活上面也要长期地去检点。知足就行了,你要不知足,这个东西是无有止尽的。很简单,吃饱就行,有道之人菜根香,真正修道的人吃菜根也是很香。禅悦为食,心上面清净无欲,这就是禅。对任何境界无有执着了,对这点饮食更不放在心上,这个修行是非常地自在。你要贪著在这色香味上面,每一天苦恼,烦恼、心火都出来了。心火、烦恼,这些障碍就是因为我们过分地执着,执着在色相等上面了。所以修道人把这些放开,那真正是念一句佛,你这一句佛清清净净,心定在佛上面了。
念佛是念心,心清净了你就是在念佛,心不清净你念的也不是佛,念的是贪染心。贪著了自己的习气,染呢?你染的是垃圾。心不清净,就是一种肮脏,肮脏就是垃圾,怎么可能生到西方去呢?西方是清净国土,生西方要清心寡欲。心清净,欲望没有了,凡夫的财色名食睡没有了,这就是清心寡欲。修行主要是修这些,念佛也是为了这些,把这些对治掉了,那才叫真正的修行。
睡眠,每一个凡夫都需要睡眠,只要你有肉体,还要吃五谷杂粮,你都需要睡眠。有的人睡眠很少,有的人不需要,为什么呢?他也是慢慢地练哪,练功夫。为什么人要睡眠呢?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活动、心在活动,所以身心需要休息。睡眠的时候,就是静下来了,也是在休息。用功得当了,为什么有一些人能常坐不卧不倒单、好几天不怎么吃饭,他也是很自在?因为五欲很少了。要吃饭、要睡眠,这是五欲在做功夫,多与少这总是在五欲上做功夫。
修行,心清净了,很自在,他这个心不累,睡眠是很少很少。我们现在念佛堂里有一些修行的人,我知道他睡眠是很少的,他每天晚上睡两到三个小时左右。比如说一点多左右他睡不着,他就要起来念佛,他不是说生了烦恼、妄想睡不着,他这个心非常地清醒自在,身体也非常轻松。不是说疲劳乏力,睡也睡不着,起来身体还疲倦,这就不是用功,这是病。能睡着能起来,这是功夫。不睡,一天也行,两天也行,三天也行。要睡,多会想睡就睡着,这就心上很清净,很自在。所以我们修行,如果是睡不着觉,就以清净心来念佛,不要打妄想。失眠多半都是心里的事太多,在不知不觉间这个事,它一个接一个。这个妄心它是一种热恼的心,心中有热恼,他就不安,不安就睡不着。凡夫,他猛一下觉察不着,你细细一观察,确实是这样。
睡眠,这是凡夫众生的需要,但是要有一定的时间。修行人功夫不到,你也别认为别人修行得好,不倒单,我们也来个不倒单。不行,这个不倒单,可以这样说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这要练功夫,不是说一天两天。你要这样做,你会疲乏很劳累,会退道心的。就像弹钢琴的一样,琴弦绷紧了,它会断,这一断了就弹不成了,就是这个道理。修行也是这样,要自在、要很舒服,自己要发这个道心,不要懒惰就行。
现在我们枕的枕头是非常柔软自在,单怕睡不着。过去修行的人就怕睡着,所以用圆木头做枕头。疲劳极了,他睡这么一个小时、半个小时,最多不超过一个半小时,他就要起来打坐、念佛。因为圆木头他枕得不舒服,你再疲劳他一会就醒了。醒了,就不能说翻个身再想睡,再翻一个身再想睡,这就是一种习气,贪婪心的这一种习气。
修行要发这种道心,发心要多用功夫,所以时间一到,翻身就坐起来。那么你坐起来,虽然说这个眼皮子还想睡觉,坐起来就不由它了,还是由我们自己。你要不坐起来,比如说你看早晨板响了,这板响了离打钟还有几分钟,还能睡几分钟再等着钟响,他这一睡就又睡着了。要么就是钟响了还得再等,鼓还没有打,这就是一种放纵之心,这是一种坏习气。板响了,这是号令,翻身就坐起来,活动活动,清醒清醒,穿衣服,洗漱,上厕所,把自己的事情一办,我们就上大殿礼佛,这就是一种精进的念头,所以修行要抓住主要方面。
什么叫精进呢?正道上面走下去,不懈怠,这就叫精进了。如果你懈怠,今天你懈怠了,明天比今天还要懈怠,坏习气它就等于什么呢?从山上往下走,跑得快就停不住了,越跑越快就是这样,下坡路跑得快。懒惰:越懒越惰,越惰越懒。什么叫懒惰呢?往下惰,那个比较快。
我们修行,要把坏习气痛改。比如说睡眠这一条,刚开始我们不习惯,我们板一响就要起来。因为在家里睡的时间比较多,一般的居士在家里肯定要自由一些,在寺院里是规范一些,起床、上殿、吃饭、休息的时间,都是规定好的。也有居士在家里边,他今天的精神好,高兴了说不定一晚上不睡觉念佛,念累了睡个两三天,这也有可能的,疲劳了,他就是这样。但在寺院里边精进,在一开始就是强迫性的,一天两天你能坚持下去了,到第三天你可能就很顺了。精神也好了,这个身体也没有感觉多么疲劳,这就要打破睡眠这一关。
精进念佛,首先就是要不睡眠,跟行般舟三昧一样,他这个主要是降伏昏睡魔。我们修行不能成道,这个睡眠可以说,在障碍方面它是最大的一关。我们不杀生很好做到,不邪淫很好做到,不妄语很好做到,不睡眠是最难做到,所以是最大的一关。这一关就是要靠我们有一个精进的念头、精进的思想,有这个心,每一天要进一步,每一天进一步。
不修行的人,他一天能睡八个小时,一晚上睡八个小时,这是正常的休息,有福的人家里不需要做事情,他能睡九个小时、十个小时。人越睡他越想睡,身体很懒,确实是越睡他越懒。刚才说懒惰就是这个意思,越睡他越懒,越懒越惰。所以要精进,修行人就要用功夫,八小时我们减到七个小时,七个小时减到六个小时,六个小时减到五个小时,慢慢地减,睡眠减少,精进增多。就是说在六道里边,咱们能转一百圈,咱们转它九十圈、八十圈,少转了。在西方路上,越走越靠阿弥陀佛近了。你懒惰多会能到呢?所以要精进地走。
要学古人,古人做很多很多事情,有一些人他不是说为自己修行,可以这样说他是示现,示现给我们这些懒惰的凡夫。很多大祖师、大菩萨他还要做这些样子给我们看,他自己就修行,实际就是要给我们看哪!你看我怎么修行的,我费多少劲好不容易才解脱,你们还这样懒惰?
比如说印光大师,这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,久远劫他已经成佛了,他要反过来到这凡夫界里来,他修行,他念阿弥陀佛,念给我们看,做给我们看。一辈子怎么做呢?衣食检点,名利上面没有,睡眠上面很少,做给我们看哪!一辈子修行,不贪名,不贪利,不贪地位,不讲玄,不讲妙,不谈神通,就是踏踏实实一声阿弥陀佛,一直就是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你要是说些玄,说些妙,谈些神通,他马上就要告诉你:“这些事情不是我们凡夫所说的,在修行阶段这是大障碍”,意思这要走火入魔。你要跟他谈什么千经万论,“我不够那个资格,我做不了这大通家,我只是老实念佛。”你要说:“法师,你修行修得好,你要是与祖师相比,谁也不如你。”他会说:“菩萨,你别弄大粪桶往我头上扣,我给祖师提鞋还不够资格。”他说给祖师提鞋还不够资格。
我们现在要想一想,惭愧之极!每一天在名利、地位、声色香味上面作文章,进一步退三步,怎么能得到真实利益呢?被境风所吹,被境风所转。所以要想好好地修行,就要长期检点自心,佛经上教我们修三福,我们就如理如法如是这样去修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是我们在家居士的根本戒,也可以说是出家在家一切修行人的根本戒。这是四重戒,出家在家都要做到,犯了这些戒,实际错也就错在我们的心上。
百丈清规,为什么要立清规呢?清规也就是明确地指出我们该做哪一些,不该做哪一些。该做的事勇往直前,决定要做;不该做的呢?我们受戒人都要宁舍生命也不做。就是把我的命舍掉也不做这件事情,都要发这一种心,这就叫道心。道念坚固,功德它就坚固了,所以修行人要发道心。我们受戒的时候,我们的师父跟我们讲沙弥戒,比如说这个色戒,就是淫戒这一条。你走道的时候,见到一个女人,无意中看了一眼。你再看第二眼,你这个就是贪染的心了。你为什么要看第二眼呢?她与你没有什么关系,这叫贪染心。第一眼那是无意,第二眼必定是有意了,这就是贪染的心。所以戒律它制的是微细处,微细从念头制起。小乘戒是制身不犯,大乘戒是制念头不乱,念头也不动。这个身和心必须要配合得好,所以大乘小乘戒都要有。往往人说“心平何劳持戒”,这是大菩萨的境界,你没有到那一步,心真的平了吗?平了,你早已不是凡夫了,也不被财色名食睡所拖累了。就是因为心不平,我们才要依照一切规章制度来制。
修行人要长期地检点自己,长期地发道心、学古人。一切作为要学古人,看看我们最近被哪一风吹得比较厉害,这就要攻哪一风,把这个风挡住。还是这个财风?还是这个色风?还是这个名利风?还是这个饮食风?还是这个睡眠风?要看哪一风比较厉害,我们就要先挡住哪一风,这就叫修行。为什么说静坐常思己过呢?我们的过在哪里呢?就要找这些过,我在哪一方面吃亏了,在哪一方面退步了,就要在哪一方面弥补起来。
我以前在念佛堂里也讲过,我们吃饭每一天就是圆桌子在转,因为我师父带我们几个徒弟,特别几个年轻的徒弟,转过来转过去,转这圆桌子干啥呢?他喜欢吃这一盘菜,他要转到他跟前去。他喜欢那一盘,他要转到他跟前。后来,我发现这是一股风在吹,这是一种贪食风,从那以后就发愿我永不转桌子,这就把境风挡住了。
修行你必须要这样做,那你念佛你才能念到心上去。不然的话,风刮得呼呼叫,你念佛念到哪里去呢?早已把阿弥陀佛圣号也刮跑了。所以念佛,你要懂得如何去挡住这些习风,你这个道心、你这个路才能进得快。修行必须要这样修,要学古人。好了,念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