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佛!各位菩萨们慈悲:
精进七,这说说讲讲第二个七很快也会进行完的。在这几天的时间,大家用功,精进念佛到底怎么样了呢?这就是各人自己会清楚。我们用功方面,能得到真实的利益,这就说明你真地用功了,得不到利益呢,这里边它有一定的问题。现在的修行人多部分说,你也念佛我也念佛,不得实益,不得真实的利益。为什么呢?往往有一些人认为这一句佛号的加持力不怎么样,甚至说没有加持力。他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佛法,也没有真正地领会佛法的真实之义。
阿弥陀佛慈悲,他是时时刻刻在加持我们大家,你一分的道念提不起来,那么没有办法。就跟一个人掉到烂泥坑里去了,有人想往上拉他,他不愿意出来,硬往下拖。我们念佛人不肯放下身心,不肯用功,也是这个道理,就等于说食数宝。你这个人吃饭,你光说吃饭,不去真实地端起碗来把饭往嘴里送,你什么时候能让自己这个肚子舒服、能吃饱饭呢?这是不可能的。宝物再多再好,替别人数多少件多少件也还不是自己的。所以修行这件事,完全要自己发心。佛法好,能让我们解脱,但是你必须要真正地去发心。发心是发自本心,发自内心。不是发别人的心,是发我们自己的心。
前两天和大家讲了一下净土三福,讲到了八福田。今天给大家讲,如何能以真诚心来恭敬、供养三宝。三宝,有住持三宝,有自性三宝。我们见到的佛像,这是住持佛,是住持三宝里边的佛宝。我们所念的经,这是法宝,是佛说的。平时见到的僧众,由比丘僧组成的,这叫僧宝。我们每一个人本具自性三宝。我们每一天念的阿弥陀佛,这是我们要挖掘自性弥陀,所以念他佛实际也是念自佛,这是自、他两种力量合在一起。阿弥陀佛,有他的本愿力。我们有信和愿,这是我们自性上面的力量。我们自性上面的力量加上了佛陀的本愿力,这两种力量加在一起,是不可思议。所以要靠我们发心,这个力量再大,如果你不肯发心,他不会生出来力量。力量是在我们的心上面,所以要发心,要听佛的话,听我们导师的话。修行人要礼敬佛陀,恭敬供养法宝,恭敬供养僧宝,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。
我们要恭敬供养和尚,恭敬供养阿阇黎。和尚、阿阇黎,上天我跟大家讲过,这属于教授恩师,他授业,在我们修行上面教导我们解脱之道。对于我们净业行人,我们的和尚,第一就是阿弥陀佛,然后是十三位祖师,另外还包括现在弘扬净土、指导我们如何念佛的法师,这都是我们的和尚。特别是净土十三祖,这是我们十三位主要的和尚。现在他们不在我们跟前,我们如何去恭敬、供养他们呢?他们现在已经在常寂光中,在西方极乐世界,但是他们留下来种种的开示,如果我们能真正地如理、如法、如教地去行持,这就是真正地恭敬、供养了。依照祖师们的要求去行我们的法,这是真实供养,供养了祖师,也供养了我们的自性弥陀,所以要真实地发大心。古人说,不得实益,因为你没有真实地发大心,没有放下一切。检点身心,真正地做到踏踏实实地去修行了,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真实的利益。现在世处末法,比较复杂一些,什么复杂呢?我们每一天所听到的、见到的,我们心里边存下来的比较复杂,使我们修行人可以说是心神不定。
刚开始起七,我就给大家也寥寥地谈过,就是在修行方面,有人认为诵这部经好,有人认为修那个法门好。究其说哪一部经好,哪部经不好,哪个法门好,哪个法门不好呢?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应机者,说实在的这就是好,不应我们的根机,那么就不能说它是好。就是说你这个人病了,不管你病得重与轻,吃药一定要应病与药。感冒了,你去吃一个治癌症的药,那决定治不好。癌症药肯定很好,可它是对治癌症的,它不对治感冒。所以修行,法门要以对我们的根机为准,另外在平时我们要听佛的话,要听祖师们的话。
比如说现在有些人念佛,心比较不定,身体上稍稍有一点不舒服,或者有一点病,心里边就好像拿不定主意了,“哎呀!我这身体上不舒服不自在,这一句佛号的力量肯定消不了我的业,得想一点办法。”又请人看一看怎么样,“你这个人又欠多少钱,要还贯,烧一些纸钱”,或者有一些人投机取巧,“万一生不了西方,我们得多存点钱在阴间银行里,死了当鬼也是个有钱鬼。”有这种想法,这是决定生不了西方。
净土宗的书籍大家要看一看,十三位祖师的开示看一看,还有《龙舒净土文》比较简单很好懂,识字的人可以看一看,因为对我们的修行有启发。《净土文》上其中就有这么一段,专写寄库。首一句就是:“予遍览藏经,即无阴府寄库之说。”就是说通读了三藏十二部,里边没有要求我们佛弟子,修行人想消业障要什么还债、要寄库,没有这一说,佛没有这样说过。说后来有人说,那么也可以说这是违背佛法,这是凡夫的心思。那上面大致意思说:你念念在阴府,就是说你寄库想到阴府里边去怎么样,那么你将来是必定要生到阴间去,是生不了西方,因为你的志向不在西方。这叫念念在于阴府,你决定生不了极乐。你寄库寄得多了,假使说这个钱真能有用,那么你这个贪心把你死死地拴住了,拴在哪里呢?拴在鬼道。
我们修行人一定要以法为重,可不能听别人说怎么样,自己就相信了,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能相信。一看,这不是佛说的话,不是祖师教导我们的话。万万不能说自己想这么做,这一念一动了,这就完了。这叫一念之差,便堕轮回。人堕轮回,生到任何一个道去,你以为还要想多长时间吗?一个念头就去了,一念之差,这就堕落了。因为我们已经是无量个生死劫,形成了一种坚固的这种轮回的根机了,所以你想放下来是很难,你再不痛痛快快地放下来,说实在话这个时间上不允许。所以不能犹豫,要快刀斩乱麻,丝毫不能犹豫,痛痛快快地放下来,不要去多想,“到底寄库有没有用?假使说生不了西方当鬼也有点钱用。”不要想这些,我们决定不当鬼,一定要作佛,要发这种愿,所以要深信、切愿,求生西方。
我们今天做人不容易,能闻到佛法更是不容易,这是多生劫来的因缘,要珍惜。因为我们现在,说没有福报,但是也很有福报。在末法年代,虽然说佛涅槃了,我们还能闻到佛法。要知道过去人求法,那个心切,真不容易。我们因为什么轻而易举就能看到经典,听到佛法呢?不懂得去感恩,不懂得去报恩,不懂得去踏实修行,毛病就在这里。唐朝的时候,玄奘法师西天取经,那真正是经过千辛万苦,所以说求法是非常地不容易。
在《杂宝藏经》里边有一段公案:过去有一个女居士,为法心切,每天想求法。因为家务事缠绕纷飞,出不去听法,每一天请几个比丘僧到她家来供养吃饭。吃饭后,就讲几句佛法再走,每一天都是这样。有一天,由于一个老比丘僧来的晚一些,就他一个人了,这个比丘僧在我们世人眼光看好像比较暗钝,就是没有多少智慧,说不了一言半句。他吃过饭,这个居士就跪在地上请法:“请法师给我开示”。这个老师父说不出来,连一句也说不出来。这个女居士心诚,闭目静听,时间很长很长,还不说,她还在那儿闭目静听。她在想什么呢?心想这个是妙法,肯定是妙法。她在那儿闭目,这个老师父一看她闭目了,悄悄地溜走了,他回寺院去了。这个居士心诚,因为求法心切,慢慢地思维,思维世间上的无常、苦、空、不自在。因为恭敬法,心地清净,使她自然开朗,自证须陀洹果,就是初果。这一证得初果,就不是凡夫了,这是圣人了。睁眼一看师父走了,心想这是师父的功德在加持我,让我证得了初果。
她心里高兴,忙忙就起来赶到寺院去,心想我要感谢这位恩师,结果就跑到寺里去找这个师父。这个师父他躲起来了,怎么讲呢?你看,吃过人家饭了,人家求法,一句也没有,人家来找他,吓得躲起来了。这个居士她不知道他是在躲她,她还到处在找,今天我来一定要感谢师父的教导,帮我开悟。一定要感谢,这硬要找。这个师父没有办法,就出来了,女居士就告诉他:“师父,我感谢你,由于你的加持力太大了,让我证得了初果。”她这么一说,这个师父也感觉非常惭愧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他自己只知道惭愧。由于他生出来的惭愧心到了一定程度,自己这个时候也是豁然开朗,也证得了初果。
大家想一想,对法的恭敬,只要你敬到位了,那么这个真实的利益、大利益就在这弹指之间。我们念佛也是这样,你要真正地放下身心,听佛的话,没有死我们就当死了去对待,这世间上一切都是无常的,放下来,只要念佛,那真正是要几天,不证到一心不乱呢?所以为法要发出真诚心,从心里边要发深信。
我们一天是这个样,两天也是这个样,三天仍然是这个样,这就是交代不了,对不起佛,对不起祖师,对不起教导我们的一切恩师、一切和尚,所以要发惭愧心。刚才我讲的这个老和尚也证得了初果,因为他真正发惭愧心了。我们每一天说惭愧惭愧,这是啥惭愧?你没有心上惭愧,是嘴上惭愧。你真正从心上惭愧了,你念佛,一句佛号说不定能证得了一心不乱。说不定在弹指之间,你就能证得无生法忍,这就是说什么呢?我们发心要发真心。我们每一天说发心,真与假就在这里,要知道,这么多天没有进步,可以说这都是发的假心。
释迦牟尼佛在久远劫以前行菩萨道,他是婆罗门,在深山里边修行,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。玉皇大帝心想,你这个婆罗门,你在这里行菩萨道,我考验考验你,看你是不是真正地行菩萨道。结果就变成了一个罗刹,到了释迦牟尼佛这个婆罗门的附近。到菩萨的附近说了两句话,哪两句话呢?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”他说了这两句话,菩萨到处看,心想谁说的这么好的法,说了半句偈,那下半句偈为什么不说了呢?他着急呀,到处看,看不到人,结果只有这个罗刹在跟前。菩萨就问了:“刚才这个偈是你说的吗?”这个罗刹就说:“是啊!”“你为什么不把那下半句再说给我听呢?”罗刹就说:“实话告诉你,下半句我一点也想不起来。”“为什么想不起来了?”他说:“由于我饥渴难忍,现在心烦意乱,我想不起来了。”菩萨就说了:“那么请问你吃的是什么?喝的是什么呢?”这个罗刹就说了:“实不相瞒,我吃的是热人肉,喝的是热人血,还得要喝热的,冷的还不行。”菩萨就说:“那样吧,你只要是说下半句偈给我听,我甘心情愿做你的弟子,你如果想吃人肉的话,我把我的肉给你吃,我把我的血给你喝,只要你说出来下半句。”罗刹就说:“我不相信你的话,因为半句偈,你就能舍掉你的生命,我不相信。”菩萨就说了:“我要这个生命又有什么用呢?得不到法,人活在这个世间实在痛苦。我得到了法,我死,也是很自在,我心甘情愿。你不相信,有四王天、一切诸天、一切护法菩萨来作证,我说的话是真的。”结果罗刹就说了:“那好,我说给你听: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
当时这个菩萨真正如醍醐灌顶,非常地自在,在山上、树上到处地把这几句话写上。写完之后,自己就爬到一棵最高最高的树上往下一跳,他还没有沾地的时候,这个罗刹就变回了,变成玉皇大帝的身体。帝释变回来了,把他接住了。由于释迦牟尼佛,因为这一句偈舍身,一个是敬法的心,一个是勇猛精进心,提前十二劫作佛。本身释迦牟尼佛要在弥勒佛后边作佛,可是由于这半句偈,他的诚心,结果超弥勒佛十二劫成佛。
大家想一想,我们每一天念佛不得真实利益,一直到现在还在做凡夫,什么原因呢?就是因为我们心不诚。我们不要说去舍身了,有佛祖万分之一敬法的心,真实的心,我们也早已经成就了。所以发心要发自内心,发出真诚心。现在我们在念佛七里边要发什么心呢?这很简单,把我们的一切先放下来,一切的身心投入到这一句佛号里边,不论它是家务事、什么事情,放下来。我们现在不需要舍这个生命,就把事务先舍下来。实际我们现在能这样去做、这样去放,我相信我们念佛肯定会收到实益的,所以大家发心要发真实心,要向佛祖、过来的人学习,认真地去念佛。好了,念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