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站 新闻 佛音 视频 图库 会员
下载中心 寺院公吿 寺院简介 法脉传承 常住动态 住持栏目 精进佛七 极乐文库 极乐慈善 极乐护法
2005年县龙寺精进念佛七(第四天上午) 更新日期:2020-05-26    173人参与了访问

时间过得很快,大家这个精进道心表现得都很好,修行就是要全力以赴。了生死这是一件特大的事情,在我们人生所有的事情中,都不能比这个了生死的事情。六祖说过:“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。”我们不懂得了生死,不愿意去了生死,那么就是没有搞清楚,就是心迷。贪著了这个世界上面的一切假相,把我们凡夫的贪心提升起来了,所以要提到了生死,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我们有很多祖师说念佛必须要全力以赴。比如说我们持名就要大声地念,那么功夫纯熟了,大声、小声、不出声那是一样的。我们功夫没有到,就是要把身心的力量都提供出来。大家想一想,我们本身的妄想比较多,紧念着佛还伏不住妄想,假使说你还留一部分力量,你这一部分力量,它就在那不老实了,它就要去打妄想,去攀世间的缘。

我们念佛要全力以赴,有多少力量你都拿出来,毫不保留,你这个效益决定是很好,你可以试一试。别怕嗓子哑,嗓子哑没问题。我们这个凡夫就是这样,没有一个地方是实实在在的,我们这个嗓子你要不用它,平时还好,你一用它,叫念两天佛,它马上就不受用,这就是个假的!所以我们要换个金刚不坏的嗓子,好好地念佛往生西方,到阿弥陀佛那里去,到那个时候,这个嗓子比音箱还要好。我们要全身靠倒,要发心认真地去念。一切诸佛说法的声音称之为狮子吼,狮子这是兽中之王,它的声音相当地大,是一切诸兽不能比得了的,它的声音洪亮能降伏一切。我们凡夫,轻轻地念两天的佛,这嗓子就不行了,所以不要再袒护它,要好好去念,不要怕嗓子哑,要把这个精神力量提起来,不能悠悠散散,要集中我们的精神力量。

我们每一天,自己还认为念了不少的佛,修行修得不错。实际十方诸佛看我们都很可怜,就跟那小孩子在外边玩,父母亲在家里等他也不回来,喊他也不回来,就是不听话。《楞严经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上说:“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”十方如来就等于是我们的母亲一样,她每一天在想念着我们,如母忆子。“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”,这个孩子不听话,叫他也不回来,他理也不理,你说这个母亲在那儿想他也没有用。我们就是这样,每天待念不待念,有时间想起来念两句,有时间想不起来干脆就不念,去念妄想,所以我们的母亲在那儿叫我们、想我们、盼我们,可是没有感应,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想着我们的母亲。每一天,佛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危险,到处充满了灾难,说“三界如火宅”,这个三界太危险了,可是我们因为贪恋这个假相,不知回头,不知回家。

下面又说“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”假使说我们反过来,像佛在想念我们一样,把这个心念提起来,我们全力以赴去念佛、去想着佛,这就是母和子这个意念相结合、相感应,生生世世就不会远离。所以“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”,就是说永远不会离开,佛和众生不二就在这里。你的念头随着佛的念头,这就是不二了,你也是佛。你每一天只是做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,你与佛远远地隔开了,所以一点感应都没有,凡夫还是凡夫。

我们念佛的人要想到念佛。说“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”我们要真正地做到时时刻刻忆佛念佛,行住坐卧都在想佛,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我们要把这个佛号记挂在心上。诸佛赞叹我们这个法门,一切祖师在弘扬净土法门,这是一个极其适合众生、极其方便,最容易、最省力的修法。行住坐卧,我们走路可以念佛,骑自行车也可以念,开车也可以念,做一些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念,站在那个地方、坐在那个地方都可以念,就是睡下来了,心里也可以念,这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着忆佛念佛,不要间断。

那么有的人也经常问:“师父您说不间断,假使我们上厕所还能不能念?”这是一个问题,由于很多的人他恭敬佛,脏的地方他不敢念,对佛不恭敬这要造罪过。佛法是圆融无障碍的,一切罪过发源于心。我们念佛是发自一颗清净心、恭敬心,我们没有任何的恶意来对待佛。佛是大慈悲,光明遍照普利十方有情的。高级宾馆里边有众生,他也去照,厕所里面肮脏也有众生,他也去照,这是佛的平等无二,他以平等观来对待众生。所以我们念佛,到厕所里你在心里也可以默念,这就是功夫不间断,真正地做到了忆佛念佛。

我们学佛,要把佛的教理搞懂,搞懂教理之后,你这真正是做起来没有障碍。心上没有障碍,行起来那真正是随缘自在,一切自如。所以自在与不自在,就看你明了不明了,懂得了佛法,你做起来就是随心自在,不懂得佛法,处处都是障碍。佛法是圆融无障碍,我们要懂得这一点。

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”这一句是非常非常地关键,不假方便这就是告诉我们,要稳住我们的念佛心。因为我们凡夫,他这个心好动,我前两天还说,往往两天佛一念,他感觉到好像还没有感觉,没有什么感应。又想神通、又想开悟,心里想这个念佛太单调了,可能力量不行,再请一个人教教我们持个咒子,加持加持,这就叫假方便。佛告诉我们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本身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是直通到阿弥陀佛那个地方,就是说从我们凡夫地直通觉地。所以修行,你要知道,要懂得道路。我们每一天的念头、作为是很复杂的,我们不能觉悟,没有了掉生死,也就是贪的事情太多了,想得事情太多,所以一直到现在,都是在这个苦海里面,在六道里面生生死死没有了期。佛告诉我们修法,让我们又简单、又自在,所以你要掌握方法。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,很简单!

《弥陀经》上有要领,大家经常念“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”,这个《法华经》上的要领是“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”,这都是重要的要领,我们只要一领会,你就不会东想西想再去攀缘,所以修行要掌握这个要领。《金刚经》上的要领就是除四相、绝百非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我们想一想《法华经》是诸佛之母,经中说“唯有一乘法”。以上的文章我们要作一作,我们专持阿弥陀佛的名号,这是不是一乘法呢?假使说我们再夹杂了什么咒子或者什么,这就成了二法。佛告诉我们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“自得心开”就是说你不要着急,自然成熟,只要你沿着这个道路走下去,这就行了。跟我们种地一样,我们种一颗西瓜,这个西瓜刚刚才开始结,我们就着急,每天拿过来看一看,这个西瓜能不能吃。你想一想不等西瓜成熟,它就坏掉了。

我们修行也是这样,你想觉悟,不夹杂念、心归一处才能觉悟。为什么要教我们念佛呢?因为我们每一天的事情太多、念头太多。念佛称之为大总持,以一念来代替千百万念,我们如果不念佛,今天的事情这就多了,老居士们念念孙子、念念儿子、念念家庭的事务,他要念这个。这个事情那个事情,提起来,念来念去。我们一念阿弥陀佛,什么事情都放下了,这就是万法归一,一切都归到阿弥陀佛来。一切是是非非都归于平静,一切繁忙都归于自在,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法归一。我们凡夫好动,千万不能动,要听佛的话,因为现在是在末法的年代,凡夫各认己见,都是认为自己做得对,认为自己说得是正确,可是在我们佛法里面,只有一个对,这就是“理”。

我经常说,我们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什么人在说法,我们都是凡夫,都是人还不是佛,所以学佛的法,一定要依照佛的道理去宣传。我们听了,只要合情合理,这就可以采取。假使说与佛的教理相违背,那个是万万不能采取的,因为这叫人情法。佛法是觉悟之法,人情之法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本。

我们学佛,依理来加持我们。我们每天说加持,就要靠佛的道理来加持。凡夫往往难免有一些门户上面的知见。你修净土,他说要参禅好。你参禅,他要告诉你修密好。这个都是难免的,也是经常会遇到、会出现的事情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一切祖师大德不是这样,像过去禅宗里面的虚云大师,他宣传禅宗。虚云禅师,他是近代禅宗里面的泰斗、高僧,但是他经常领人打念佛七,一般禅师他是不领人打念佛七的。这个禅堂里面,要是谁念一声阿弥陀佛念出声,他叫你挑水、洗禅堂洗三天,就是不允许你念佛,这就叫一门深入。可是虚云大师他经常带人打念佛七,大家要想一想,这是为什么呢?他是过来人,为了圆圆满满地普度众生,让我们这些不同根性的众生,都能得到利益,所以他没有门户之见。印光大师和虚云老和尚,一个是净宗的泰斗,一个是禅宗的泰斗,他们是互相赞叹,从来没有你排挤我,我去诽谤你,没有这种态度,所以高就高在这里,这就是真正的弘扬佛法者。

我们说到这里,就是要懂得真正的修行道路。特别我们念佛,往往有很多人说:“我这个烦恼伏不住,怎么办?是不是要加什么咒子来加持加持。”这叫一头不了,又来一头,头上安头,所以越来事情也就越多了,我们学佛要知道这些。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它是包括一大藏教,我们只要成佛就行,不必要再想得多,再考虑得多,也不必要着急,瓜熟蒂落,这个事情是水到渠成。功夫用到,自然不用你着急。所以我们念佛人,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,不要想着今天参禅,明天去修密,跑来跑去,自己方向就找不到了。法是一个法,禅是净土之禅,净土是禅之净土,我们要懂得,它是不二。不管是哪一法,都是教你去烦恼,退掉你的妄心。心清净了,你才能自在。不管你要开悟、要往生,心不清净都是不行,一定要把心安住。

我们的祖师永明延寿说:“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。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”禅和净这要加在一起了。本身老虎它是很厉害的,这个头上长出个角来了,这就更厉害,所以“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”。我们经常听到,说参禅要开悟,可是它那个很慢,这一加上了“阿弥陀佛”,有禅有净土了,这就快得很,这是永明大师说的,他是我们的祖师,也是禅宗里面的高僧。我们要懂得,参禅的人他不归宗于净土,他这一生是了不掉生死。说“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”,这一加上了净土,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什么事情也如法,给人讲经也是随心自在,有人愿意听,我们往生后去做佛。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意思呢?就是非常稳当,做人做一个大众之尊,在大众当中最尊,不做人了就去做佛,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,它是非常非常地稳当。所以我们学佛,要把心稳定下来,要把道明了下来。

“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。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”这就是什么呢?可靠之处又加了一个可靠,更是实在之极。我们想一想,你不是要开悟吗?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成,见到阿弥陀佛,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。所以我们每一个念佛人,要把这个心放下来,不要再去动念头、再害怕。我想开悟,想开悟你念佛啊,要老实去念佛,念佛一见到阿弥陀佛了,自然会受到加持,要开悟啊。千万不能我们这两天的佛一念,要开悟,那就完了。不但开不了悟,越来越糊涂了,这叫躁妄心。所以修行,最可贵的要把心静下来,不能生急躁的心。有了急躁的心、有了妄心,这两种混合在一起,就容易走火入魔。我们学佛,要知道这里边关键的问题。

念佛也罢,参禅也罢,修密也罢,你要老实下来,不能贪。俗话说: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学佛,有这一天的时间,我们这一天就安下心来静静地去修行,不要动别的念头、不要贪求。你一贪求这就不行了,所以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,对自己的路径、对自己的这一生要负责任。我们这一生,抱着这一句阿弥陀佛,什么时候能有这个缘分了,都可以,但是不贪求。假使说达摩祖师来了,对你说:“哎呦!你念佛太慢,跟我学参禅去吧,你今天跟我去,明天就可以开悟。”那么我们也合个掌:“阿弥陀佛,我只喜欢念佛,我这个根机只符合念佛,祖师你的好意我领了,我还是念阿弥陀佛。”要有这个态度,这样下去,你这一生决定有希望。所以不要悠悠散散,不要东逛西逛,我劝大家,多看古来人,几个七十年,好好发道心,速证九品莲。念佛吧,阿弥陀佛!

       时间过得很快,大家这个精进道心表现得都很好,修行就是要全力以赴。了生死这是一件特大的事情,在我们人生所有的事情中,都不能比这个了生死的事情。六祖说过:“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。”我们不懂得了生死,不愿意去了生死,那么就是没有搞清楚,就是心迷。贪著了这个世界上面的一切假相,把我们凡夫的贪心提升起来了,所以要提到了生死,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我们有很多祖师说念佛必须要全力以赴。比如说我们持名就要大声地念,那么功夫纯熟了,大声、小声、不出声那是一样的。我们功夫没有到,就是要把身心的力量都提供出来。大家想一想,我们本身的妄想比较多,紧念着佛还伏不住妄想,假使说你还留一部分力量,你这一部分力量,它就在那不老实了,它就要去打妄想,去攀世间的缘。

       我们念佛要全力以赴,有多少力量你都拿出来,毫不保留,你这个效益决定是很好,你可以试一试。别怕嗓子哑,嗓子哑没问题。我们这个凡夫就是这样,没有一个地方是实实在在的,我们这个嗓子你要不用它,平时还好,你一用它,叫念两天佛,它马上就不受用,这就是个假的!所以我们要换个金刚不坏的嗓子,好好地念佛往生西方,到阿弥陀佛那里去,到那个时候,这个嗓子比音箱还要好。我们要全身靠倒,要发心认真地去念。一切诸佛说法的声音称之为狮子吼,狮子这是兽中之王,它的声音相当地大,是一切诸兽不能比得了的,它的声音洪亮能降伏一切。我们凡夫,轻轻地念两天的佛,这嗓子就不行了,所以不要再袒护它,要好好去念,不要怕嗓子哑,要把这个精神力量提起来,不能悠悠散散,要集中我们的精神力量。

       我们每一天,自己还认为念了不少的佛,修行修得不错。实际十方诸佛看我们都很可怜,就跟那小孩子在外边玩,父母亲在家里等他也不回来,喊他也不回来,就是不听话。《楞严经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上说:“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”十方如来就等于是我们的母亲一样,她每一天在想念着我们,如母忆子。“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”,这个孩子不听话,叫他也不回来,他理也不理,你说这个母亲在那儿想他也没有用。我们就是这样,每天待念不待念,有时间想起来念两句,有时间想不起来干脆就不念,去念妄想,所以我们的母亲在那儿叫我们、想我们、盼我们,可是没有感应,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想着我们的母亲。每一天,佛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危险,到处充满了灾难,说“三界如火宅”,这个三界太危险了,可是我们因为贪恋这个假相,不知回头,不知回家。

       下面又说“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”假使说我们反过来,像佛在想念我们一样,把这个心念提起来,我们全力以赴去念佛、去想着佛,这就是母和子这个意念相结合、相感应,生生世世就不会远离。所以“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”,就是说永远不会离开,佛和众生不二就在这里。你的念头随着佛的念头,这就是不二了,你也是佛。你每一天只是做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,你与佛远远地隔开了,所以一点感应都没有,凡夫还是凡夫。

       我们念佛的人要想到念佛。说“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”我们要真正地做到时时刻刻忆佛念佛,行住坐卧都在想佛,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我们要把这个佛号记挂在心上。诸佛赞叹我们这个法门,一切祖师在弘扬净土法门,这是一个极其适合众生、极其方便,最容易、最省力的修法。行住坐卧,我们走路可以念佛,骑自行车也可以念,开车也可以念,做一些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念,站在那个地方、坐在那个地方都可以念,就是睡下来了,心里也可以念,这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着忆佛念佛,不要间断。

       那么有的人也经常问:“师父您说不间断,假使我们上厕所还能不能念?”这是一个问题,由于很多的人他恭敬佛,脏的地方他不敢念,对佛不恭敬这要造罪过。佛法是圆融无障碍的,一切罪过发源于心。我们念佛是发自一颗清净心、恭敬心,我们没有任何的恶意来对待佛。佛是大慈悲,光明遍照普利十方有情的。高级宾馆里边有众生,他也去照,厕所里面肮脏也有众生,他也去照,这是佛的平等无二,他以平等观来对待众生。所以我们念佛,到厕所里你在心里也可以默念,这就是功夫不间断,真正地做到了忆佛念佛。

       我们学佛,要把佛的教理搞懂,搞懂教理之后,你这真正是做起来没有障碍。心上没有障碍,行起来那真正是随缘自在,一切自如。所以自在与不自在,就看你明了不明了,懂得了佛法,你做起来就是随心自在,不懂得佛法,处处都是障碍。佛法是圆融无障碍,我们要懂得这一点。

       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”这一句是非常非常地关键,不假方便这就是告诉我们,要稳住我们的念佛心。因为我们凡夫,他这个心好动,我前两天还说,往往两天佛一念,他感觉到好像还没有感觉,没有什么感应。又想神通、又想开悟,心里想这个念佛太单调了,可能力量不行,再请一个人教教我们持个咒子,加持加持,这就叫假方便。佛告诉我们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本身这一句阿弥陀佛,他是直通到阿弥陀佛那个地方,就是说从我们凡夫地直通觉地。所以修行,你要知道,要懂得道路。我们每一天的念头、作为是很复杂的,我们不能觉悟,没有了掉生死,也就是贪的事情太多了,想得事情太多,所以一直到现在,都是在这个苦海里面,在六道里面生生死死没有了期。佛告诉我们修法,让我们又简单、又自在,所以你要掌握方法。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,很简单!

       《弥陀经》上有要领,大家经常念“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”,这个《法华经》上的要领是“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”,这都是重要的要领,我们只要一领会,你就不会东想西想再去攀缘,所以修行要掌握这个要领。《金刚经》上的要领就是除四相、绝百非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我们想一想《法华经》是诸佛之母,经中说“唯有一乘法”。以上的文章我们要作一作,我们专持阿弥陀佛的名号,这是不是一乘法呢?假使说我们再夹杂了什么咒子或者什么,这就成了二法。佛告诉我们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“自得心开”就是说你不要着急,自然成熟,只要你沿着这个道路走下去,这就行了。跟我们种地一样,我们种一颗西瓜,这个西瓜刚刚才开始结,我们就着急,每天拿过来看一看,这个西瓜能不能吃。你想一想不等西瓜成熟,它就坏掉了。

       我们修行也是这样,你想觉悟,不夹杂念、心归一处才能觉悟。为什么要教我们念佛呢?因为我们每一天的事情太多、念头太多。念佛称之为大总持,以一念来代替千百万念,我们如果不念佛,今天的事情这就多了,老居士们念念孙子、念念儿子、念念家庭的事务,他要念这个。这个事情那个事情,提起来,念来念去。我们一念阿弥陀佛,什么事情都放下了,这就是万法归一,一切都归到阿弥陀佛来。一切是是非非都归于平静,一切繁忙都归于自在,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法归一。我们凡夫好动,千万不能动,要听佛的话,因为现在是在末法的年代,凡夫各认己见,都是认为自己做得对,认为自己说得是正确,可是在我们佛法里面,只有一个对,这就是“理”。

       我经常说,我们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什么人在说法,我们都是凡夫,都是人还不是佛,所以学佛的法,一定要依照佛的道理去宣传。我们听了,只要合情合理,这就可以采取。假使说与佛的教理相违背,那个是万万不能采取的,因为这叫人情法。佛法是觉悟之法,人情之法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本。

       我们学佛,依理来加持我们。我们每天说加持,就要靠佛的道理来加持。凡夫往往难免有一些门户上面的知见。你修净土,他说要参禅好。你参禅,他要告诉你修密好。这个都是难免的,也是经常会遇到、会出现的事情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一切祖师大德不是这样,像过去禅宗里面的虚云大师,他宣传禅宗。虚云禅师,他是近代禅宗里面的泰斗、高僧,但是他经常领人打念佛七,一般禅师他是不领人打念佛七的。这个禅堂里面,要是谁念一声阿弥陀佛念出声,他叫你挑水、洗禅堂洗三天,就是不允许你念佛,这就叫一门深入。可是虚云大师他经常带人打念佛七,大家要想一想,这是为什么呢?他是过来人,为了圆圆满满地普度众生,让我们这些不同根性的众生,都能得到利益,所以他没有门户之见。印光大师和虚云老和尚,一个是净宗的泰斗,一个是禅宗的泰斗,他们是互相赞叹,从来没有你排挤我,我去诽谤你,没有这种态度,所以高就高在这里,这就是真正的弘扬佛法者。

       我们说到这里,就是要懂得真正的修行道路。特别我们念佛,往往有很多人说:“我这个烦恼伏不住,怎么办?是不是要加什么咒子来加持加持。”这叫一头不了,又来一头,头上安头,所以越来事情也就越多了,我们学佛要知道这些。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它是包括一大藏教,我们只要成佛就行,不必要再想得多,再考虑得多,也不必要着急,瓜熟蒂落,这个事情是水到渠成。功夫用到,自然不用你着急。所以我们念佛人,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,不要想着今天参禅,明天去修密,跑来跑去,自己方向就找不到了。法是一个法,禅是净土之禅,净土是禅之净土,我们要懂得,它是不二。不管是哪一法,都是教你去烦恼,退掉你的妄心。心清净了,你才能自在。不管你要开悟、要往生,心不清净都是不行,一定要把心安住。

       我们的祖师永明延寿说:“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。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”禅和净这要加在一起了。本身老虎它是很厉害的,这个头上长出个角来了,这就更厉害,所以“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”。我们经常听到,说参禅要开悟,可是它那个很慢,这一加上了“阿弥陀佛”,有禅有净土了,这就快得很,这是永明大师说的,他是我们的祖师,也是禅宗里面的高僧。我们要懂得,参禅的人他不归宗于净土,他这一生是了不掉生死。说“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”,这一加上了净土,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什么事情也如法,给人讲经也是随心自在,有人愿意听,我们往生后去做佛。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意思呢?就是非常稳当,做人做一个大众之尊,在大众当中最尊,不做人了就去做佛,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,它是非常非常地稳当。所以我们学佛,要把心稳定下来,要把道明了下来。

       “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。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”这就是什么呢?可靠之处又加了一个可靠,更是实在之极。我们想一想,你不是要开悟吗?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成,见到阿弥陀佛,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。所以我们每一个念佛人,要把这个心放下来,不要再去动念头、再害怕。我想开悟,想开悟你念佛啊,要老实去念佛,念佛一见到阿弥陀佛了,自然会受到加持,要开悟啊。千万不能我们这两天的佛一念,要开悟,那就完了。不但开不了悟,越来越糊涂了,这叫躁妄心。所以修行,最可贵的要把心静下来,不能生急躁的心。有了急躁的心、有了妄心,这两种混合在一起,就容易走火入魔。我们学佛,要知道这里边关键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念佛也罢,参禅也罢,修密也罢,你要老实下来,不能贪。俗话说: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学佛,有这一天的时间,我们这一天就安下心来静静地去修行,不要动别的念头、不要贪求。你一贪求这就不行了,所以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,对自己的路径、对自己的这一生要负责任。我们这一生,抱着这一句阿弥陀佛,什么时候能有这个缘分了,都可以,但是不贪求。假使说达摩祖师来了,对你说:“哎呦!你念佛太慢,跟我学参禅去吧,你今天跟我去,明天就可以开悟。”那么我们也合个掌:“阿弥陀佛,我只喜欢念佛,我这个根机只符合念佛,祖师你的好意我领了,我还是念阿弥陀佛。”要有这个态度,这样下去,你这一生决定有希望。所以不要悠悠散散,不要东逛西逛,我劝大家,多看古来人,几个七十年,好好发道心,速证九品莲。念佛吧,阿弥陀佛!


  加载评论内容,请稍等......